大一的时候上过一堂课叫做《中国传统哲学》。那时候很喜欢这位老师,风趣幽默,也上了好几节课。但是后来因为有物理竞赛的原因得做实验,时间太赶了,只好把这个课翘掉了。最后一节课竟然没有参加最后一堂课,也没有参加最后的考核。于是最后这门课没有得到学分,今年虽然课很多,但是只好选择重修。
那时候记得就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还喜欢古时候的那些事情,然后就很喜欢上课。和我一起选择了这个课的舍友去了几节课发现了不怎么点名也不怎么签到,后来上了几节课就不去了。这就是当代大学生,如果一堂课不需要期末考,不会关乎到挂不挂科留不留级毕不毕业,而这个老师如果不狠狠地抓考勤,那这堂课的上课率就会很低。
能说是大家太懒惰了吗?也不一定,本来大学就是一个按照自己的需求发展自己的地方。可是对于别的那些好好上课的人来说是不是没有上课也有学分非常的不公平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有点不公平,但是从别的角度来说,其实却也不是不公平的。上课不完全是为了学分,真正上课的目的不过是满足自己的学识需求,然后健全自己的人格,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
可能这么说很多人都不会同意的,因为总是有些人,懒惰地待在宿舍里,只要不点名就不想上课。只要快期末考试的那几天拼命看一会儿书能及格就可以了。不过,怎么选择都是自己的事情。有没有浪费光阴,下一步应该做一些什么都是自己这一秒决定的。只要自己从来不要后悔就行了。
我和严宇还有小冉还有陈琳的内蒙古之行改变了,因为严宇说等国庆的时候内蒙古的草都枯了,去内蒙古得七八月份的时候去比较好。小冉和我都觉得严宇说的有道理,陈琳一直都是听从组织安排。于是我们的内蒙古计划改变了。
本来这个事情大部分是我在管,但是现在基本上是严宇在说话了。严老师找了找好多地方,他找了青岛,找了山西,找了秦皇岛,找了很多北京附近的地方,最后他问我,“不如去大连吧?”
“好呀好呀!”我自然是一秒钟就同意了。其实对于我来说,只要是一个我没有去过的城市,不管他在哪里我都愿意去看看。旅行对我来说对重要的不是山山水水,也不是这里好玩那里好玩。我只是单纯地想和我最喜欢的他们一起出去旅行,拥有美好的回忆,然后发现更好的自己。
“你想去大连吗?”我问小冉。
“好啊好啊!其实我中秋本来是纠结到底要去大连还是要去青岛的。”小冉和我一样马上就同意了。
“陈老师,您想去大连吗?”我再问陈琳。
“可。”陈老师的话非常的简单。
策划一场旅行其实比我想象中的要来的难得多。从小都是跟着爸爸妈妈到处走,他们安排好了我就跟着去,从来都没有想过爸爸妈妈是怎么来策划一场旅行的,对于我来说好像是背上书包就可以走了。
然后我才发现,有很多东西严宇懂,我不懂;陈琳懂,我不懂;小冉懂,我不懂。我需要学习,需要他们的帮助,需要从别人严谨的思维中慢慢长大。所以啊,小小谭西西要特别感谢周围这些最亲爱最可爱的人的关怀和照顾。
今天也是上了一天课的一天。从早上八点一直上到了晚上八点。这个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校庆的时候,学校请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杨叔子老教授来做演讲,讲的是人文情怀。她一直很钦佩这位老教授,于是她很积极地去坐在很前面听老教授的讲座。
她刚开始进去报告厅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同学都去听了,整个报告厅都坐得满满的。一开始她很感慨哇现在的学生都这么积极真是太好了。但是后来过了大概一小时以后她发现学生渐渐地就都走掉了。后来她才知道,各班的辅导员为了给学校捧场于是就每个班都指定得来多少人,但是后来大家就想方设法地走了。
“我那时候感觉特别的难为情。人家杨老教授已经七十多岁了那个时候。主持人说老教授站着太辛苦了不如坐着讲吧。但是杨老教授坚持说不可以,要正式地坚持讲完。他讲了三个小时啊同学们,结果大家心里只想着溜走。”老师说道。我能感觉到那时候做讲座的那位老教授的内心会有多么的心寒,如果是我,我愿意好好听听老教授讲课,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
其实我也听过一个讲座,但是那个讲座是挤破头了都没地方坐,后来大家都坐在了地上,整个报告厅非常的满一个人都没有走,那场讲座的主讲人是施一公教授。
生物学界和医学界没有人不知道施一公教授。所有人都想亲眼见见这位声名远扬的大教授和他的讲座。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报告厅这么多的人,我站在离教授最近的地方,对,站着,站了三个小时。我有地方站着在那天已经算是非常幸运了,小冉只能站在门口听,都见不到教授本人。
那场讲座我收获颇多,大师的风范让我向往。后来我读过一篇施一公教授的文章,文字非常的公正,用于非常的准确。我突然明白,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不仅仅是学术上努力而有成就,更有个人的修养和思想上的高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